我与教授谈创训(四)​——疏永康、瞿靖昆、杨伊妮、韩松、王宁

发布者:柴志尚发布时间:2018-12-24浏览次数:488

初识教授

自小组组队以来,我们就开始斟酌思考创训研究方向了,在小组多次讨论、深入交流后,我们选择了水工方向作为创训的研究方向:一是深入了解水工专业,为未来专业的选择提供指导;二是体验创训过程,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锻炼迎难而上的意志,以此来磨砺自身。秉持着这样的初衷,在确定研究方向后,我们便立马行动了起来。先登录水利水电学院的官网,查找老师的基本信息;再联系学长学姐,寻求他们建议,最终我们拟邀请吴海民教授担任我们的创训指导老师。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吴教授发了一封邀请邮件,这封邮件内容我们是经过细致讨论的,意思表达、用词格式等各方面细节,我们一一进行了考虑。当我们还在担忧吴教授是否会接受我们的邀请时,教授已欣然答应了我们,并邀请我们去其办公室面谈,小组一行五人便立刻前往本部去找吴教授交流。在发邀请邮件前,我们对吴教授的研究方向已有大致了解,在去本部交流前,我们小组五人进一步了解了吴教授在土石坝与堤防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内容。见面后经过一番交流与沟通,吴教授表达了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他说:“一流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生毕业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就在于一流大学的学生本科毕业时就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参与我的创训,我希望你们是为了真正多学习与科研相关的知识,而不是通过创训谋取功利。”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们对参加创训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深入交流

我们拟将研究方向定于土工膜拉伸的力学特性,小组成员对此感兴趣。当我们向吴教授征求意见时,吴教授欣然答应,并表示只要我们想做,我们愿意做,他会为我们提供实验室和技术指导。吴教授的话语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让我们坚信我们可以做好创训。吴教授从事水利工程防渗防护结构方面的研究已近十年,成果也是斐然,他愿意给我们提供平台,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将会给我们的研究注入极大动力。当然,在交流过程,吴教授也向我们表述实际的问题。他说他也曾指导创训,然而结果却不是很理想,归根结底,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专业理论知识的断层。就目前而言,我们小组成员基本还未开始学习专业课,连基础力学知识还处在学习阶段,知识储备十分有限。如果延续过去的模式,我们将很难在研究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此,在第二次的交流过程中,吴教授给出了对策——如果将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的实验过程和创训相结合,专业知识欠缺问题的影响将大大减小;我们和高年级学生一起,从实验的基础部分做起,进而熟悉实验流程,减小知识跨度,同时与高年级的学生之间可以很好的交流与学习。

确立基本计划后,吴教授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与土工膜相关的文献及学术论文。收到资料后,小组成员便开始了学习,通过文献阅读,我们了解到土工膜的自身优势及其界面力学性质的探究内容,尽管文献部分生涩的专业名词让我们茫然不解,但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那种致力于科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却油然而生,也许,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着我们一直向前。

走进实验

在与学长取得联系后,我们决定在周三下午前往校本部进行第一次实验。这次实验由学长主导,其目的是探究土工膜拉伸的力学特性。来到实验室之后,学长首先十分耐心的给我们介绍了实验背景:水工建筑物中的传统防渗材料大都由黏土,水泥,混泥土充当,而现在是采用新型防渗材料如PVC薄膜,相对于传统防渗材料,这些新型防渗材料具有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为环境友好型材料等优良特性,但由于水工建筑物具有沉降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探究这种材料拉伸的力学特性。拉伸实验大体可分为单向拉伸实验和双向拉伸实验,单向拉伸是将材料切割成矩形进行拉伸,而双向拉伸则是将材料切割成十字形状进行拉伸。此次,我们对单向拉伸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中,我们在切割好的PVC材料表面用记号笔均匀地点上小点,将长方形材料的两端固定于拉伸机器中,同时让机器以十分缓慢的速度进行拉伸,并通过前方固定的照相机进行实时拍摄记录。在对材料进行拉伸的过程中,照相机持续记录每一个小点的位置数据直到材料断裂。最后,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法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得到PVC材料单向拉伸的应力应变图像。通过观察材料断裂时的长度,我们发现这种材料单向拉伸的延伸率能够达到200%到300%。

实验过程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穷的奥妙,固定材料的铁夹子设计成锯齿形是为了防止在拉伸过程中出现打滑;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室内温度,减小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多方面内容实验结束后,学长又向我们普及了土工膜方面的知识。这次的实验虽不繁琐,却让我们懂得了对待科研应秉持的专注和严谨。点点滴滴,都会铭记于心。务实严谨,方能做好创训。在后续的实验中,我们定会一丝不苟这是对学长的承诺,更是我们自己的承诺。

后期展望

在参观实验室、亲身体验部分实验后,我们小组对近段时间的创训研究进行了讨论,并对后期的进展提出了新的期望。

首先,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现阶段第一要务仍然是尽快补全与创训有关知识的空缺。吴教授提供给我们的论文和工程应用手册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难看懂,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力不从心且枯燥乏味的感觉,究其原因,还是对内容的不理解。因此后续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取得进步。

此外创训是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过程中,必不可少地要观察、亲身进行实验。我们大多数时候是跟着学长一起做实验,对此我们定下了几点要求:1)认真学习,了解实验相关原理;2)仔细观察,尽力配合做好实验;3)保持耐心,不管过程如何枯燥乏味,也要一丝不苟地完成所有步骤;4)做好实验记录,严格要求,精准无误。

再者创训研究是体验是经历,这种经历将为我们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创训给予我们的,是一段实践经历,一份亲身感受,一种严谨态度,一种创新精神。在今后的创训中,我们会以此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在感受中领悟,领悟科学研究严谨的态度,领悟实践过程创新的精神。

最后现阶段我们组的创训,在吴教授的指导下,在学长的帮助下,正在顺利进行中;而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实践、进步!

                                        

组长疏永

组员瞿靖昆、杨伊妮、韩松、王宁

2018年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