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教授谈创训(三)——周启东组

发布者:柴志尚发布时间:2018-11-20浏览次数:609

读大学的意义在于不断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实践与应用更应该是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素来都是本科生接触科研的出发点,在书本外了解科研,在实践中得到真知。在河海大学众多教授、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河海学子便以此为始,感受学术的魅力。下面我(周启东)将分享下我们小组截止到目前的创训历程。

前奏: 初识创训

我是通过转专业进入大禹学院的,提起创训,还要从大一第一学期说起。大一在水文水资源学院时,经由班导师的介绍第一次知晓了创训。当时班导师向我们介绍了几位优秀的水文专业导师以及她指导过的成果颇丰的创训课题。说实话,起初对于创训的认识我仅仅停留在申报国家级项目、发论文、申专利的概念,甚至觉得自己只是一名新生,离科研还很遥远。然而,随着对学科认识的加深,看到身边同学已经跟随着学长学姐开始做创训,我才意识到此刻接触创训,接触科研并不算早。在大一时我查阅过诸如海绵城市,透水铺装,水文环境,水工结构等水利方面的文献,阅读过学长学姐所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比,我明确了对水工结构、建筑施工方面的研究有更浓厚的兴趣,因而,我对自己将要尝试的创训项目有了初步的想法。

 

开端: 团队成立,确定方向

一支合作默契,分工明确的团队是项目顺利开展的保证。我决定自己带队来完成创训计划,并以此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创训。通过与多位同学的沟通交流,了解相关同学的想法,最终决定与三位意向相同的同学组成了一支四人创训小队。我们分工合作查找关于水工结构材料,水利水电新技术等方面的论文。满怀对创训的期待以及对水利水电专业的浓厚兴趣,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关键: 导师指导,确定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个团队项目,确定好团队成员感兴趣且符合实际情况的研究方向非常重要。结合之前的一些认识,经过多次讨论与权衡,我们最终选定了拟进行透排水结构方面的研究。

确定方向的下一步,就是寻找创训的指导老师。找导师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认真对待。许多人觉得只要找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导师,再请老师提供一个课题的方向,那样就可以开始实践研究了。其实这样的心态,这样的过程,非但自己团队缺乏前期沟通,组员们也无法在思考中增长经验,这样“偷工减料”的做法也不一定会出成果,也算不上是一个优秀的项目。

由于我们小组成员倾向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因此我们便在水利水电学院的官网上查找导师的信息,最终我们决定向水电院的田正宏教授发送邀请邮件,希望他担任我们的创训指导老师。田教授欣然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并安排了见面,田教授很忙,我们去其办公室时,看到田教授正对研究生博士生进行着指导与交流,当时的氛围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学术的魅力。迅速处理完手头事后,田教授便与我们进行了交流。他和我们探讨了目前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些问题,与我们分享了他项目研究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这让埋头于课本知识学习的我们受益匪浅。田教授说:“虽然你们现在只有二年级,但是带你们做早期的科研,也是我们的义务。”田教授的这句话,让我们备受感动与鼓舞。田教授在混凝土透水模板方面的研究很成熟,他告诉我们,目前很多的实用施工型混凝土无论是内部的密实度耐久性,还是外部的表观质量,都存在很多问题,对建筑质量存在不小的影响;透水模板的作用就是利用自身透水透气的特点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性,从而改善混凝土质量。我们向田教授表达了我们的想法,表示对水工透排水方面的研究比较感兴趣,想做一些创新的尝试。田教授结合我们小组的选题方向及讨论内容,建议我们做透水模板材料方面的研究。最后,在田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敲定了创训研究题目——混凝土新型透水模板的开发与应用。与田教授的第一次会面结束后,我们就分工查找了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团队的探讨,不久就拿出了研究内容的大纲和初期设想的初稿。

带着第一次交流所思考问题的答案,我们小组很快就与田教授进行了第二次的会面交流,进行了实验方案的规划与设计等内容的讨论,及向田教授请教了目前透水模板在施工中的创新问题,田教授和我们讲述了创新的方法及经验:比如在混凝土表面模板布内衬加入新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一次次比对,得出最理想的结果。经过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团队成员对课题实施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明确的认识。看到我们对科研的那股认真劲,田教授特地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一位研究生,细化指导我们的创训,并安排我们组四人分两组,每周两人一组到水工实验室进行实验,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组间交流,分享短期成果并提出意见。

我们了解到在后期的实验及数据分析中,会运用到一些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软件,这需要我们提前进行学习与准备,当然这已经在我们的安排规划中了。我们相信只有真正地下了功夫,才会收获希望的果实。

总结: 感受与体会

许多人认为创训研究可以发论文、申专利,为自己的竞争增添筹码。然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从项目的确定、规划、实施、检验,再到得出结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来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只有自己真正地体验科研学术发生的过程,才有可能做好学术。所以,创训,是我们大禹学子在将来进行科研之前必须体会的过程。从学习到学术,并不是很轻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下浮躁,保持初心。创训路上,我们一起加油!

组长:周启东

组员:林佩雯、俞杰、徐洁如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