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报道河海大学大禹学院流域科考增殖放流项目

发布者:柴志尚发布时间:2020-08-15浏览次数:315


    2020814日,大禹学院流域科考增殖放流项目为《长江日报》所报道长江日报》以保护河湖生态志愿者活动为切入点院流域科考活动增殖放流助力生态修复进行了专题报道体现出大禹学子敢为人先、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国内产能最大增殖放流站上演生态水利课堂,

长江委水生态所、河海大学联手开展保护河湖生态志愿者活动

长江日报讯(记者雷衎通讯员汤光磊张志杰朱迪)12日上午10时,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松涛码头,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工程生态研究所青年志愿者的指导协助下,4名河海大学大禹学院长江流域科考队员解开充氧袋,3000尾鲢鱼、草鱼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这些鱼儿由丹江口水库鱼类增殖放流站培育,用以丹江口库区鱼类种群生态修复。


河海大学科考队队员在志愿者协助下,体验鱼类放流。通讯员供图

丹江口水库鱼类增殖放流站是目前国内鱼类增殖放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增殖放流站。自2018年底正式投入运行以来,累计开展了两次大规模放流活动,放流鱼类200余万尾。

据了解,增殖放流站的业主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在汉科研机构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态所)负责设备安装、运行管理。


河海大学科考队队员在鱼类养殖基地参观学习。通讯员供图

此次河海大学大禹学院选拔的14名本科生(4名线下、10名线上),组成线上线下长江流域科考队,驱车数百公里前往丹江口放流站参观学习,并实际体验增殖放流。

在丹江口增殖放流站70多亩的培育基地中,大大小小的亲本培育池、鱼苗池、孵化箱吸引了河海大学科考队员的目光。鱼类是怎么人工繁育的?放流的鱼类在种类上有什么要求?他们不时向在现场专家提出问题。

“我们目前主要繁育四大家鱼、鲂类等13种鱼类,基地内现有苗种约200万尾。”增殖放流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增殖放流站主要通过亲本选择、人工培育,繁育出符合规格的鱼类放流入水,以补充水利项目建设影响的鱼类种群,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河海大学科考队队员参观增殖放流站鱼类标本。通讯员供图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专业科考队员陈书巧是湖南株洲人,自小在湘江边长大,一直对水生态、鱼类感兴趣。她表示:“第一次参观增殖放流站,收获很多,越发认识到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的重要性。”

在参观完增殖基地后,科考队员来到丹江口水库边,进行放流活动。除了到场的科考队员外,整个活动还在线上直播,全程活动线上线下有近200名河海大学同学参与。


河海大学师生与水生态所志愿者合影。通讯员供图

增殖放流站技术负责人郑海涛表示:“通过志愿者活动和大学生科考,推进大家对于增殖放流及水生态修复的了解,很有意义。”

新闻链接:

http://www.cjrbapp.cjn.cn/p/195968.html